索 引 号 SM03100-1200-2018-00018 文号永政办〔2018〕58号
发布机构 永安市政府 生成日期 2018-06-27
标题 永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有效 失效 废止
索 引 号 SM03100-1200-2018-00018
文号 永政办〔2018〕58号
发布机构 永安市政府
生成日期 2018-06-27
标题 永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有效 失效 废止

永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7-02 17:37
| | | |
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明政办〔20184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永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627

(此件主动公开)

 

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

“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三明和永安市委、市政府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省”创建,做好今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民办实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三明和永安市委、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重点加强源头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健全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范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一)种植养殖环节

治理指标:本地产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等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原粮卫生抽检合格率90%以上。

工作任务:

1.加强产地环境保护

1)做好产地环境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制度,做好63个省控长期定位监测点及6个国控例行监测点的年度例行抽样监测工作,加强产地环境监控,开展粮食生产禁止区划定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我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分布、面积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切实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市农业局、环保局、国土局)

2)开展专项治理。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化肥使用零增长减量化、农药使用零增长减量化四个专项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和统防统治,全市冬种紫云英等绿肥3万亩,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0.6万亩,辐射带动2.7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8.49万亩次。(市农业局、环保局)

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1)积极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发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的创建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创建氛围。确保早日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市农业局)

2)加强示范园(场)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鼓励建设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组织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9个,其中果树7个、茶叶4个、蔬菜8个、食用菌2个、畜禽18,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市农业局)

3)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总量稳中有增,绿色食品续展率稳定6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力争70%以上,有机食品再认证率保持在85%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市农业局)

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1)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在139家农药兽药肥料经营企业纳入平台管理的基础上,并进一步拓展平台监管范围,将种子纳入平台监管,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市农业局)

2)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严格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规范管理,落实农业投入品诚信档案及购销台账规定,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和溯源管理。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对县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实施定期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业投入品和不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市农业局)

4.加强种植养殖监管

1)强化执法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针对巡查检查、监督抽查、群众举报等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采取联合行动、集中办案等形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市农业局、公安局)

2)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①农药专项整治。加大农药专项监督检查,深入农药生产销售单位,严厉查处无证(假证)生产经营农药、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行为、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等违法行为,对农药中非法添加氟虫腈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公开曝光不合格农药及其生产经营单位,将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监控名单”。以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种植为重点领域,加强农药管理、规范农药使用。(市农业局)

②“瘦肉精”专项整治。在定点屠宰场和规模养殖场开展牲畜尿样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瘦肉精”抽检,重点打击饲料生产、养殖饲喂、屠宰等环节违法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市农业局)

③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集中清缴非法兽药(含渔药,下同)产品,集中力量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实施督导检查,依法严惩相关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市农业局)

④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加强屠宰企业日常监管,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市农业局)

⑤茶叶农残超标专项治理。以禁限用农药的违法违规使用为重点,以产茶大户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抽查,重点打击违法违规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禁限用农药的行为。在茶业标准园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市农业局)

3)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备案管理,并建立信用档案。按照省、三明和我市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进度要求,做好“一品一码”全程追溯试点工作,逐步将符合条件运行规范的生产主体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并做到全面、及时、准确上传质量追溯信息。指导和推动相关生产主体积极应用平台资源,实行源头赋码、一品一码、贴码销售。(市农业局)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按照省、三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要求,全年定量检测样品100个以上,形成多层次的抽检格局,有效提高抽检的针对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开展快速预警工作,扩大全市快检范围,增加检测样品数量和频次,全年快检样品7250个以上,其中市本级年度快检不少于2000个样品,各个乡镇不少于350个样品。(市农业局)

6.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

1)强化监管。督促粮食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促粮食收购者经营者、承储企业和政策用粮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质量安全制度;加强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用粮购销活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对粮食收购、储存活动和政策用粮购销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与监测;组织开展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市粮食局)

2)加快推进粮食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力争2018年底全面运行使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市粮食局)

(二)水产养殖环节

治理指标:主要水产品养殖环节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案件查处率达100%

工作任务:

1.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围绕水产种业、设施渔业养殖技术、二十大渔业品牌产业化体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配合省、三明市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步伐,加大无公害标志推广、宣传活动,提高无公害渔业产品认知度。(市农业局)

2.推进水产养殖精准减量规范用药行动。以草鱼、鳗鱼、鲤鱼、鳙鱼等养殖品种为重点,整合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渔业专业合作社等力量,建立水产养殖统防统治机制,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控,推广精准用药技术。(市农业局)

3.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按照省上、我市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进度要求,做好水产养殖单位摸底、电子登记工作,督促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单位做好水产品源头赋码和追溯信息的生成、采集、上传等工作(市农业局)

4.强化执法监管

1)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养殖生产者科学养殖,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督促养殖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日志、用药和销售三项记录。加强养殖生产单位诚信体系建设,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市农业局)

2)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围绕我市主产的草鱼、鳗鱼、鲤鱼、鳙鱼等品种,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加大监督抽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清缴禁用药物,对违法用药的育苗、养殖单位开展治理整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农业局)

3)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打联动、联合执法和案件督办的机制,开展水产养殖执法专项行动,确保水产品药残超标案件查处率达100%。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严厉打击养殖过程违法用药行为。(市农业局、公安局)

5.加强监督抽查和风险检测

1)监督抽查。配合省、三明市做好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10个样品,水产苗种样品2个,检测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甲基睾酮、己烯雌酚等,同时产地水产品检测项目新增限用药物(磺胺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监督抽查的程序按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暂行规定》执行。对于水产品中限用药物超标的,予以告知超标情况,并督促受检单位严格遵守限用药物休药期,在起捕上市前再次组织抽查,抽查结果合格后才准予上市。若未按要求执行休药期制度,起捕上市且限用药物检测超标的,将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市农业局)

2)快速检测。全年计划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55个样品。快检发现问题的,立即转报上级复查,依最终检测结果处置;违反法律的,依法依规从严从重查处,确保上市产品安全。(市农业局)

(三)饮用水环节

治理指标: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合格率达95%以上,瓶(桶)装水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不合格样品检出率稳定在5%以下。

工作任务:

1.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组织开展城市水源环境状况评估以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市环保局、有关乡镇政府)

2.加强市政供水安全管理

1)加强城市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继续开展供水企业运行评估考核,持续规范供水企业生产管理。(住建局)

2)开展水质督查,继续对我市公共供水企业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12批次抽查检测。(市住建局)

3.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织开展城乡集中式供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监测,及时通报水质监测结果。(市卫计局)

4.加强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监管。组织开展瓶(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监督抽检瓶(桶)装饮用水3次,严厉查处非法添加行为,提高瓶(桶)装饮用水安全卫生水平。(市市场监管局)

(四)食品生产环节

治理指标:全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成品粮、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蛋制品、酒类、乳制品、腐竹等不合格样品检出率稳定在3%以下。

工作任务:

1.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全面落实许可相关制度规范,优化许可工作流程,严格许可审批把关,提升许可服务效能。(市市场监管局

2.完善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体系。着力构建以风险分级管理为基础、企业自查为前提、日常监督检查为重点、飞行检查和体系检查为补充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推进风险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督促指导各级监管部门按照风险分级确定的频次,科学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全面完成全年日常检查任务。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有因检查,加强飞行检查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对检查发现问题的跟踪督查督办,提升飞行检查实效。(市市场监管局)

3.加强重点单位监管。重点抓好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一大一小”生产主体的监管。充分发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督促大型企业带头落实食品安全法定义务和制度要求,提升大型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水平。认真做好小作坊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监管台账,实行动态管理,2018年创建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市市场监管局)

4.加强重点产品监管。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特殊食品、特殊人群消费食品等“一高两特”食品的监管,重点整治掺杂掺假、滥用食品添加剂、虚假宣传、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不合格、标签标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着力防控风险隐患。(市市场监管局)

5.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效。推进食品生产许可、风险分级管理、监督检查、追溯管理等系统的运用推广,做好现有数据的整合,构建上下左右贯通高效的数据网络,为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市市场监管局)

(五)食品流通环节

治理指标:通过规范市场流通行为和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食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促进食品经营单位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工作任务:

1.规范食品经营许可。完善食品经营许可(食品流通环节)各子项目办事指南。梳理经营许可情况,摸清底数,完善行政许可主体数据库。(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入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与农业等部门沟通,推进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落实主体责任,依法规范食用农产品经营。(市市场监管局

3.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落实《福建省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按要求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并制定实施年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落实检查结果公示制度。继续开展“双随机”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要求,加大重点对象、重点问题检查力度,并跟踪督查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市市场监管局

4.整治食品经营突出问题。加强风险信息收集,重点排查违法添加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食盐、酒类等产品销售,加大对盐类酒类产品监管力度。(市市场监管局

5.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

1)规范网络食品经营主体资质。多渠道开展网络食品经营主体摸排,完善全市经营主体数据库。落实第三方平台责任,督促平台提供者履行法定义务,推进与第三方平台的沟通合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

2)严惩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开展网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查办一批警示作用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典型案件。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在网络集中促销时段,以市内第三方平台入网经营者及国内大型第三方平台我市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重点开展定向监测和监督抽检。(市市场监管局

3)构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配合推进福建省食品药品互联网交易监管系统建设。主动介入、规范指导、鼓励支持我市区域性、特色化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市市场监管局

6.支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利用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建设改造冷库设施、批发市场建设低温物流专区、零售企业建设终端低温设施,提升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降低食品农产品腐烂损耗,保证农产品新鲜消费。(市商务局)

7.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结合省、三明试点建设部署,力争2019年完成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任务,实现“一进口一出口”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市商务局)

8.推动食品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中心、冷链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扶持。(市经信局)

(六)餐饮服务环节

治理指标:通过强化监管、示范创建、专项治理等多种手段,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

工作任务:

1.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将日常监管与风险分级、量化分级、信用等级“四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对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持续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档升级行动,力争80%的大型餐饮企业、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的量化等级达到良好以上。(市市场监管局

2.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福建省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管理规定》要求,督促指导餐饮服务单位严格履行食品安全自查自评法定职责,强化风险隐患排查,依法落实食品原辅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等制度要求,强化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餐厨废弃物处理等食品安全过程风险管控,自觉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市市场监管局

3.推进“明厨亮灶”建设提质扩面。以繁华商业街区、A级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幼儿园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和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为重点单位,进一步扩大“明厨亮灶”建设的数量和覆盖面;严格按照三明市“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方案和评定标准的要求持续开展1家省级“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创建“明厨亮照”数量要在原有占比基础上,再提高十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推进“明厨亮灶”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各乡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

4.持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开展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创建;围绕食品安全放心省创建工作,按照省、三明市安排,组织开展推进“放心餐厅”“放心食堂”建设;实施示范单位动态管理,着力巩固示范创建成果。(市市场监管局)

5.全面推进“小餐饮”登记管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及《福建省小餐饮登记办法》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小餐饮由乡镇(街道)登记管理,由监管部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

6.强化农村餐饮食品安全治理。充分发挥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和指导,落实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培训制度,支持鼓励发展农村集体聚餐餐饮服务公司和农村家宴中心。〔各乡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

7.强化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春秋两季和中高考期间等重要时段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督促学校及托幼机构强化食堂管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食堂深入开展“明厨亮灶”创建和“放心食堂”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小饭桌和学生家庭托餐登记管理和公示制度,做好校外学生托管机构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评分评级工作。(市市场监管局、教育局)

8.加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提高餐厨垃圾收集处理能力,扩大餐厨垃圾收集工作覆盖面,加快我市餐厨垃圾处理站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市城管局、各乡镇(街道)〕

(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1.开展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在全市开展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并逐步向乡镇延伸;覆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进出口等环节。根据社会热点,加强对网络购物、学校周边、流动摊点等食品的监测。(市卫计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粮食局)

2.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依托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报告体系,将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纳入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二级以上监测医院平均病例信息报告数达120例以上。在2家哨点医院开展生物样本的采集和检验,全年样本检验数量达240份以上。市疾控中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推进HIS系统改造。(市卫计局)

(八)相关工作

1.做好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做好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宣传推广等工作;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制度,进一步明晰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指导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标准化建设,并按照规定查验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指导监督在其场内经营者按照要求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各有关监管部门做好本部门追溯管理子系统的推进使用,督促推动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上传追溯数据,扩大使用管理系统的生产经营者覆盖面。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现全市范围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过程可追溯。(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农业局、粮食局、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认真做好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的考核验收工作。(市食安办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卫计局、住建局、粮食局、公安局、各乡镇(街道)按考核标准分工负责)

3.组织开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动。根据季节特点、重要时间节点,紧紧围绕“肉制品、农产品、水产品、豆面制品、酒类、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集中侦破一批食品犯罪大要案,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分子。(市公安局、各相关监管部门)

4.推进地方标准制(修)订和企标备案工作。配合省、三明市开展我省特色食品领域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贯彻落实《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指导和服务。(市卫计局)

5.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员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培训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员奖励相关制度,切实提高网格员队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充分发挥好网格员在食品安全监督的作用,深化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监管工作。到2018年底实现75%的乡镇(街道)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融入当地综治网格化平台。〔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6.做好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工作。不断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工作机制,配合省质监局抓好生产许可证核发、实物质量抽查、实施风险监测等工作。围绕食品用塑料包装、食品用纸包装、餐具洗涤剂、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压力锅五类列入发证目录的食品相关产品,严格施行市场准入制度。对列入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加强证后监管,提高食品相关产品质量,防止出现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市市场监管局)

7.做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依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省、三明和我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相关监管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预案》培训并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依托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舆情监测”平台,各监管部门要及时、稳妥处置各类舆情。(各相关监管部门)

8.加强师生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学校将食品安全、学生营养和节约食物纳入健康教育内容,每学年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不少于4课时,充分利用“全国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平台”等网络平台,落实师生食品安全在线教育;组织专题培训,把食品安全管理纳入全市教师培训计划,要组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新任的安全管理干部2期专题培训班,鼓励各学校要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专题讲座;构建“各级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学校全面负责、家长积极参与”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把食品安全纳入创建工作重点之一,推动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市教育局)

9.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用相关信息的记录归集,不断健全食品安全信用记录档案;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在落实许可、处罚“双公示”工作基础上,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公开;强化食品安全失信约束与惩戒,对存在严重失信违法行为的企业及个人,依法认定食品安全严重失信“黑名单”,并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联合惩戒范围;加大食品安全诚信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信用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面,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提升。(市市场监管局)

贯彻落实《福建省食品工业质量品牌提升指导意见》,按照省食品行业协会要求,继续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诚信体系标准宣贯培训,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评价,增强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市经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加强绩效考核、综治考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协调解决问题,研究推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的力量配备、资源配置、投入保障、基层建设等得到加强。要对照方案,结合实际,细化目标任务,实化工作举措,严格责任落实,科学安排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检查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治理“餐桌污染”目标任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着力解决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工作落实。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的要求,坚持党政同责,加大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坚决查处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三)加大资金投入。市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执法检查、检验检测、风险防控、宣传培训等工作,年度安排食品安全专项经费(通过食安办协调安排的专项经费)不低于60万元,并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保障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经费,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推动合为共治。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部门协调联动等机制,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责,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执法有效衔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提高监管合力,消除盲区死角,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要加强与媒体沟通,支持新闻媒体监督,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释疑解惑,防止虚假信息炒作。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发布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科学常识,提高群众满意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永安市2018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任务


附件

 

永安市2018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任务

 

检测项目

抽检频次

责任部门

生猪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抽检

每天抽检1次,5头份/次,每月150头份,年1800头份。

市农业局

猪肉兽药残留抽检

每年2个样品以上。

牛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抽检

每年各2个样品以上。

禽肉、禽蛋兽药残留抽检

每年1个样品以上。

蔬菜农残抽检

快速检测

120个样品/月,共计1440个样品。

市场监管局

实验室检测

每年15个样品以上。

市农业局

蔬菜重金属(铅、镉、汞)快速检测

4/年,2个样品/次,共8个样品。

水果农残抽检

快速检测

40个样品/月,共计48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实验室检测

每年15个样品以上。

市农业局

食用菌农残检测

每年2个样品以上。

茶叶农残抽检

每年春秋季各1次、每次5个样品。

原粮卫生指标抽检

每年2个样品。

市粮食局

大米黄曲霉素B1抽检

2/年、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部分土特产二氧化硫

3个样品/月,共计36个样品。

药物残留抽检

2/年,6个样品/次,共计12个样品。

市农业局

甲醛市场抽检

100个样品/月,共计120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二次供水四项指标

5个样品/季度,共计20个样品。

市卫计局

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

5个样品/季度,共计20个样品。

市住建局

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检

每年2个样品以上。

市环保局

瓶(桶)装饮用水

每年3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酱油、食醋、鱼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2/年、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豆腐皮吊白块

3个样品/月,共计36个样品。

豆腐等豆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2/年、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茶叶

每年5个样品。

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2/年、每次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食用油

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过氧化值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酸价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肉松、皮蛋、婴儿奶粉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罐头、饮料、糕点、酒类、果冻、蜜饯、膨化食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餐饮食品

每年30个批次。

市市场监管局

餐(饮)具消毒效果抽检

1/月、50个样品/月,共计600个样品。

集中消毒餐具抽检

21次,每家/次至少1个批次(每个批次至少含5件餐具加1双筷子)。

市卫计局

备注:(1)附件中检测样品数少于10个(含10个)的,原则上为实验室抽检;(2)不得以上级的抽检代替本级的抽检;(3)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已配备快检设备的基层所,每月开展食品快检批次应不少于60批次/台,每年应不少于720批次,全市2018年应完成省定快检任务共计6480批次。在完成附件规定的快检任务的同时,也必须完成省定快检任务,若存在附件规定的数量少于省定快检任务的情况,应主动完成差额部分;(4)根据三明市农业局的安排,我市农业局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禽肉、禽蛋、水产品等)定量检测任务是100个,若附件规定的数量少于三明市定任务,应主动完成差额部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明政办〔20184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永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627

(此件主动公开)

 

永安市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

“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三明和永安市委、市政府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省”创建,做好今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民办实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三明和永安市委、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重点加强源头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健全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范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一)种植养殖环节

治理指标:本地产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等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原粮卫生抽检合格率90%以上。

工作任务:

1.加强产地环境保护

1)做好产地环境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制度,做好63个省控长期定位监测点及6个国控例行监测点的年度例行抽样监测工作,加强产地环境监控,开展粮食生产禁止区划定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我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分布、面积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切实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市农业局、环保局、国土局)

2)开展专项治理。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化肥使用零增长减量化、农药使用零增长减量化四个专项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和统防统治,全市冬种紫云英等绿肥3万亩,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0.6万亩,辐射带动2.7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8.49万亩次。(市农业局、环保局)

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1)积极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发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的创建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创建氛围。确保早日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市农业局)

2)加强示范园(场)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鼓励建设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组织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9个,其中果树7个、茶叶4个、蔬菜8个、食用菌2个、畜禽18,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市农业局)

3)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总量稳中有增,绿色食品续展率稳定6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力争70%以上,有机食品再认证率保持在85%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市农业局)

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1)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在139家农药兽药肥料经营企业纳入平台管理的基础上,并进一步拓展平台监管范围,将种子纳入平台监管,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市农业局)

2)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严格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规范管理,落实农业投入品诚信档案及购销台账规定,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和溯源管理。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对县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实施定期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业投入品和不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市农业局)

4.加强种植养殖监管

1)强化执法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针对巡查检查、监督抽查、群众举报等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采取联合行动、集中办案等形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市农业局、公安局)

2)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①农药专项整治。加大农药专项监督检查,深入农药生产销售单位,严厉查处无证(假证)生产经营农药、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行为、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等违法行为,对农药中非法添加氟虫腈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公开曝光不合格农药及其生产经营单位,将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监控名单”。以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种植为重点领域,加强农药管理、规范农药使用。(市农业局)

②“瘦肉精”专项整治。在定点屠宰场和规模养殖场开展牲畜尿样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瘦肉精”抽检,重点打击饲料生产、养殖饲喂、屠宰等环节违法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市农业局)

③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集中清缴非法兽药(含渔药,下同)产品,集中力量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实施督导检查,依法严惩相关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市农业局)

④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加强屠宰企业日常监管,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市农业局)

⑤茶叶农残超标专项治理。以禁限用农药的违法违规使用为重点,以产茶大户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抽查,重点打击违法违规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禁限用农药的行为。在茶业标准园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市农业局)

3)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备案管理,并建立信用档案。按照省、三明和我市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进度要求,做好“一品一码”全程追溯试点工作,逐步将符合条件运行规范的生产主体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并做到全面、及时、准确上传质量追溯信息。指导和推动相关生产主体积极应用平台资源,实行源头赋码、一品一码、贴码销售。(市农业局)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按照省、三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要求,全年定量检测样品100个以上,形成多层次的抽检格局,有效提高抽检的针对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开展快速预警工作,扩大全市快检范围,增加检测样品数量和频次,全年快检样品7250个以上,其中市本级年度快检不少于2000个样品,各个乡镇不少于350个样品。(市农业局)

6.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

1)强化监管。督促粮食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促粮食收购者经营者、承储企业和政策用粮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质量安全制度;加强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用粮购销活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对粮食收购、储存活动和政策用粮购销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与监测;组织开展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市粮食局)

2)加快推进粮食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力争2018年底全面运行使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市粮食局)

(二)水产养殖环节

治理指标:主要水产品养殖环节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案件查处率达100%

工作任务:

1.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围绕水产种业、设施渔业养殖技术、二十大渔业品牌产业化体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配合省、三明市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步伐,加大无公害标志推广、宣传活动,提高无公害渔业产品认知度。(市农业局)

2.推进水产养殖精准减量规范用药行动。以草鱼、鳗鱼、鲤鱼、鳙鱼等养殖品种为重点,整合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渔业专业合作社等力量,建立水产养殖统防统治机制,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控,推广精准用药技术。(市农业局)

3.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按照省上、我市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进度要求,做好水产养殖单位摸底、电子登记工作,督促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单位做好水产品源头赋码和追溯信息的生成、采集、上传等工作(市农业局)

4.强化执法监管

1)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养殖生产者科学养殖,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督促养殖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日志、用药和销售三项记录。加强养殖生产单位诚信体系建设,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市农业局)

2)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围绕我市主产的草鱼、鳗鱼、鲤鱼、鳙鱼等品种,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加大监督抽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清缴禁用药物,对违法用药的育苗、养殖单位开展治理整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农业局)

3)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打联动、联合执法和案件督办的机制,开展水产养殖执法专项行动,确保水产品药残超标案件查处率达100%。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严厉打击养殖过程违法用药行为。(市农业局、公安局)

5.加强监督抽查和风险检测

1)监督抽查。配合省、三明市做好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10个样品,水产苗种样品2个,检测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甲基睾酮、己烯雌酚等,同时产地水产品检测项目新增限用药物(磺胺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监督抽查的程序按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暂行规定》执行。对于水产品中限用药物超标的,予以告知超标情况,并督促受检单位严格遵守限用药物休药期,在起捕上市前再次组织抽查,抽查结果合格后才准予上市。若未按要求执行休药期制度,起捕上市且限用药物检测超标的,将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市农业局)

2)快速检测。全年计划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55个样品。快检发现问题的,立即转报上级复查,依最终检测结果处置;违反法律的,依法依规从严从重查处,确保上市产品安全。(市农业局)

(三)饮用水环节

治理指标: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合格率达95%以上,瓶(桶)装水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不合格样品检出率稳定在5%以下。

工作任务:

1.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组织开展城市水源环境状况评估以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市环保局、有关乡镇政府)

2.加强市政供水安全管理

1)加强城市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继续开展供水企业运行评估考核,持续规范供水企业生产管理。(住建局)

2)开展水质督查,继续对我市公共供水企业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12批次抽查检测。(市住建局)

3.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织开展城乡集中式供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监测,及时通报水质监测结果。(市卫计局)

4.加强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监管。组织开展瓶(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监督抽检瓶(桶)装饮用水3次,严厉查处非法添加行为,提高瓶(桶)装饮用水安全卫生水平。(市市场监管局)

(四)食品生产环节

治理指标:全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成品粮、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蛋制品、酒类、乳制品、腐竹等不合格样品检出率稳定在3%以下。

工作任务:

1.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全面落实许可相关制度规范,优化许可工作流程,严格许可审批把关,提升许可服务效能。(市市场监管局

2.完善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体系。着力构建以风险分级管理为基础、企业自查为前提、日常监督检查为重点、飞行检查和体系检查为补充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推进风险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督促指导各级监管部门按照风险分级确定的频次,科学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全面完成全年日常检查任务。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有因检查,加强飞行检查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对检查发现问题的跟踪督查督办,提升飞行检查实效。(市市场监管局)

3.加强重点单位监管。重点抓好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一大一小”生产主体的监管。充分发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督促大型企业带头落实食品安全法定义务和制度要求,提升大型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水平。认真做好小作坊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监管台账,实行动态管理,2018年创建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市市场监管局)

4.加强重点产品监管。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特殊食品、特殊人群消费食品等“一高两特”食品的监管,重点整治掺杂掺假、滥用食品添加剂、虚假宣传、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不合格、标签标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着力防控风险隐患。(市市场监管局)

5.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效。推进食品生产许可、风险分级管理、监督检查、追溯管理等系统的运用推广,做好现有数据的整合,构建上下左右贯通高效的数据网络,为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市市场监管局)

(五)食品流通环节

治理指标:通过规范市场流通行为和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食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促进食品经营单位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工作任务:

1.规范食品经营许可。完善食品经营许可(食品流通环节)各子项目办事指南。梳理经营许可情况,摸清底数,完善行政许可主体数据库。(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入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与农业等部门沟通,推进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落实主体责任,依法规范食用农产品经营。(市市场监管局

3.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落实《福建省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按要求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并制定实施年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落实检查结果公示制度。继续开展“双随机”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要求,加大重点对象、重点问题检查力度,并跟踪督查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市市场监管局

4.整治食品经营突出问题。加强风险信息收集,重点排查违法添加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食盐、酒类等产品销售,加大对盐类酒类产品监管力度。(市市场监管局

5.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

1)规范网络食品经营主体资质。多渠道开展网络食品经营主体摸排,完善全市经营主体数据库。落实第三方平台责任,督促平台提供者履行法定义务,推进与第三方平台的沟通合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

2)严惩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开展网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查办一批警示作用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典型案件。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在网络集中促销时段,以市内第三方平台入网经营者及国内大型第三方平台我市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重点开展定向监测和监督抽检。(市市场监管局

3)构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配合推进福建省食品药品互联网交易监管系统建设。主动介入、规范指导、鼓励支持我市区域性、特色化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市市场监管局

6.支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利用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建设改造冷库设施、批发市场建设低温物流专区、零售企业建设终端低温设施,提升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降低食品农产品腐烂损耗,保证农产品新鲜消费。(市商务局)

7.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结合省、三明试点建设部署,力争2019年完成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任务,实现“一进口一出口”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市商务局)

8.推动食品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中心、冷链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扶持。(市经信局)

(六)餐饮服务环节

治理指标:通过强化监管、示范创建、专项治理等多种手段,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

工作任务:

1.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将日常监管与风险分级、量化分级、信用等级“四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对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持续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档升级行动,力争80%的大型餐饮企业、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的量化等级达到良好以上。(市市场监管局

2.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福建省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自评管理规定》要求,督促指导餐饮服务单位严格履行食品安全自查自评法定职责,强化风险隐患排查,依法落实食品原辅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等制度要求,强化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餐厨废弃物处理等食品安全过程风险管控,自觉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市市场监管局

3.推进“明厨亮灶”建设提质扩面。以繁华商业街区、A级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幼儿园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和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为重点单位,进一步扩大“明厨亮灶”建设的数量和覆盖面;严格按照三明市“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方案和评定标准的要求持续开展1家省级“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创建“明厨亮照”数量要在原有占比基础上,再提高十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推进“明厨亮灶”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各乡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

4.持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开展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创建;围绕食品安全放心省创建工作,按照省、三明市安排,组织开展推进“放心餐厅”“放心食堂”建设;实施示范单位动态管理,着力巩固示范创建成果。(市市场监管局)

5.全面推进“小餐饮”登记管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及《福建省小餐饮登记办法》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小餐饮由乡镇(街道)登记管理,由监管部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

6.强化农村餐饮食品安全治理。充分发挥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和指导,落实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培训制度,支持鼓励发展农村集体聚餐餐饮服务公司和农村家宴中心。〔各乡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

7.强化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春秋两季和中高考期间等重要时段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督促学校及托幼机构强化食堂管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食堂深入开展“明厨亮灶”创建和“放心食堂”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小饭桌和学生家庭托餐登记管理和公示制度,做好校外学生托管机构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评分评级工作。(市市场监管局、教育局)

8.加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提高餐厨垃圾收集处理能力,扩大餐厨垃圾收集工作覆盖面,加快我市餐厨垃圾处理站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市城管局、各乡镇(街道)〕

(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1.开展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在全市开展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并逐步向乡镇延伸;覆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进出口等环节。根据社会热点,加强对网络购物、学校周边、流动摊点等食品的监测。(市卫计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粮食局)

2.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依托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报告体系,将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纳入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二级以上监测医院平均病例信息报告数达120例以上。在2家哨点医院开展生物样本的采集和检验,全年样本检验数量达240份以上。市疾控中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推进HIS系统改造。(市卫计局)

(八)相关工作

1.做好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做好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宣传推广等工作;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制度,进一步明晰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指导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标准化建设,并按照规定查验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指导监督在其场内经营者按照要求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各有关监管部门做好本部门追溯管理子系统的推进使用,督促推动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上传追溯数据,扩大使用管理系统的生产经营者覆盖面。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现全市范围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过程可追溯。(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农业局、粮食局、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认真做好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的考核验收工作。(市食安办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卫计局、住建局、粮食局、公安局、各乡镇(街道)按考核标准分工负责)

3.组织开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动。根据季节特点、重要时间节点,紧紧围绕“肉制品、农产品、水产品、豆面制品、酒类、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集中侦破一批食品犯罪大要案,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分子。(市公安局、各相关监管部门)

4.推进地方标准制(修)订和企标备案工作。配合省、三明市开展我省特色食品领域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贯彻落实《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指导和服务。(市卫计局)

5.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员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培训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员奖励相关制度,切实提高网格员队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充分发挥好网格员在食品安全监督的作用,深化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监管工作。到2018年底实现75%的乡镇(街道)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融入当地综治网格化平台。〔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6.做好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工作。不断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工作机制,配合省质监局抓好生产许可证核发、实物质量抽查、实施风险监测等工作。围绕食品用塑料包装、食品用纸包装、餐具洗涤剂、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压力锅五类列入发证目录的食品相关产品,严格施行市场准入制度。对列入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加强证后监管,提高食品相关产品质量,防止出现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市市场监管局)

7.做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依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省、三明和我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相关监管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预案》培训并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依托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舆情监测”平台,各监管部门要及时、稳妥处置各类舆情。(各相关监管部门)

8.加强师生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学校将食品安全、学生营养和节约食物纳入健康教育内容,每学年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不少于4课时,充分利用“全国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平台”等网络平台,落实师生食品安全在线教育;组织专题培训,把食品安全管理纳入全市教师培训计划,要组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新任的安全管理干部2期专题培训班,鼓励各学校要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专题讲座;构建“各级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学校全面负责、家长积极参与”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把食品安全纳入创建工作重点之一,推动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市教育局)

9.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用相关信息的记录归集,不断健全食品安全信用记录档案;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在落实许可、处罚“双公示”工作基础上,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公开;强化食品安全失信约束与惩戒,对存在严重失信违法行为的企业及个人,依法认定食品安全严重失信“黑名单”,并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联合惩戒范围;加大食品安全诚信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信用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面,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提升。(市市场监管局)

贯彻落实《福建省食品工业质量品牌提升指导意见》,按照省食品行业协会要求,继续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诚信体系标准宣贯培训,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评价,增强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市经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加强绩效考核、综治考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协调解决问题,研究推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的力量配备、资源配置、投入保障、基层建设等得到加强。要对照方案,结合实际,细化目标任务,实化工作举措,严格责任落实,科学安排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检查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治理“餐桌污染”目标任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着力解决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工作落实。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的要求,坚持党政同责,加大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坚决查处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三)加大资金投入。市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执法检查、检验检测、风险防控、宣传培训等工作,年度安排食品安全专项经费(通过食安办协调安排的专项经费)不低于60万元,并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保障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经费,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推动合为共治。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部门协调联动等机制,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责,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执法有效衔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提高监管合力,消除盲区死角,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要加强与媒体沟通,支持新闻媒体监督,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释疑解惑,防止虚假信息炒作。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发布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科学常识,提高群众满意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永安市2018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任务


附件

 

永安市2018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任务

 

检测项目

抽检频次

责任部门

生猪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抽检

每天抽检1次,5头份/次,每月150头份,年1800头份。

市农业局

猪肉兽药残留抽检

每年2个样品以上。

牛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抽检

每年各2个样品以上。

禽肉、禽蛋兽药残留抽检

每年1个样品以上。

蔬菜农残抽检

快速检测

120个样品/月,共计1440个样品。

市场监管局

实验室检测

每年15个样品以上。

市农业局

蔬菜重金属(铅、镉、汞)快速检测

4/年,2个样品/次,共8个样品。

水果农残抽检

快速检测

40个样品/月,共计48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实验室检测

每年15个样品以上。

市农业局

食用菌农残检测

每年2个样品以上。

茶叶农残抽检

每年春秋季各1次、每次5个样品。

原粮卫生指标抽检

每年2个样品。

市粮食局

大米黄曲霉素B1抽检

2/年、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部分土特产二氧化硫

3个样品/月,共计36个样品。

药物残留抽检

2/年,6个样品/次,共计12个样品。

市农业局

甲醛市场抽检

100个样品/月,共计120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二次供水四项指标

5个样品/季度,共计20个样品。

市卫计局

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

5个样品/季度,共计20个样品。

市住建局

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检

每年2个样品以上。

市环保局

瓶(桶)装饮用水

每年3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酱油、食醋、鱼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2/年、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市市场监管局

豆腐皮吊白块

3个样品/月,共计36个样品。

豆腐等豆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2/年、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茶叶

每年5个样品。

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2/年、每次5个样品/次,共计10个样品。

食用油

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过氧化值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酸价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肉松、皮蛋、婴儿奶粉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罐头、饮料、糕点、酒类、果冻、蜜饯、膨化食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

每年5个样品。

餐饮食品

每年30个批次。

市市场监管局

餐(饮)具消毒效果抽检

1/月、50个样品/月,共计600个样品。

集中消毒餐具抽检

21次,每家/次至少1个批次(每个批次至少含5件餐具加1双筷子)。

市卫计局

备注:(1)附件中检测样品数少于10个(含10个)的,原则上为实验室抽检;(2)不得以上级的抽检代替本级的抽检;(3)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已配备快检设备的基层所,每月开展食品快检批次应不少于60批次/台,每年应不少于720批次,全市2018年应完成省定快检任务共计6480批次。在完成附件规定的快检任务的同时,也必须完成省定快检任务,若存在附件规定的数量少于省定快检任务的情况,应主动完成差额部分;(4)根据三明市农业局的安排,我市农业局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禽肉、禽蛋、水产品等)定量检测任务是100个,若附件规定的数量少于三明市定任务,应主动完成差额部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