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SM03104-0101-2022-00001 文号永教〔2022〕2号
发布机构 永安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2-01-11
标题 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有效 失效 废止
索 引 号 SM03104-0101-2022-00001
文号 永教〔2022〕2号
发布机构 永安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2-01-11
标题 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有效 失效 废止

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1-11 08:46
| | | |
政策解读:

市直各中小学,乡镇(街道)初中、中心小学,幼儿园,职业中专学校,教师进修学校: 

  现将《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永安市教育局 

  2022年1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闽教师〔2020〕15号)和《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教人〔2020〕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 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全市在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培训、考核对象 

  全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临退休前一年(即2023年1月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自主选择。 

  三、主要措施 

  按照“专业引领、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开展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 

  (一)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 

  由教育局“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标准,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等,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相关专项培训,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市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市级培训团队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各校工程推进工作、抽检各校校本应用考核情况、推动各校有效实施提升工程 2.0 培训,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各校应组建校级培训团队,引领校本研修、指导信息化教学和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等。 

  (二)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与实践应用 

  以学校为单位,遵照《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在市、校两级培训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要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针对偏远乡村学校实际,实施试点校对口帮扶偏远乡村学校项目,采用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 

  (三)依托省级管理平台,创建本地优质资源 

  对接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荐省工程办统筹遴选的课程资源和国家统一开放的慕课课程在培训中的应用。各学校基于学校发展需要,推荐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微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统筹开放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资源。依托省管理平台,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评价体系,汇聚教师实践应用成果,通过平台记录、观测、评价教师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与效果。 

  (四)加强校本应用考核 

  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指引,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 

  1.考核内容 

  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至少参加3项微能力(至少覆盖3个维度)考核。校本应用考核重点内容为: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所属环境 

学分 

A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2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3 

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4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5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7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8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9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6 

A10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6 

A11 

学业评价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A12 

学业评价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A13 

学业评价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B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混合学习环境 

5 

B2 

教学设计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混合学习环境 

5 

B3 

教学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5 

B4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混合学习环境 

6 

B5 

学法指导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混合学习环境 

6 

B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混合学习环境 

6 

B7 

学法指导 

家校交流与合作 

混合学习环境 

7 

B8 

学法指导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混合学习环境 

7 

B9 

学业评价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混合学习环境 

8 

B10 

学业评价 

档案袋评价 

混合学习环境 

8 

C1 

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智慧学习环境 

8 

C2 

教学设计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智慧学习环境 

8 

C3 

学法指导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学习环境 

8 

C4 

学法指导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智慧学习环境 

9 

C5 

学法指导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智慧学习环境 

9 

C6 

学业评价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10 

C7 

学业评价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10 

  2.实施流程 

  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教育局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学校规划。基于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2)教研组协商。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教研组要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 

  (3)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学校评审。学校组建由校内外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评审组或委托市级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教育局监督。采用抽查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教育局成立“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阮受强 

  副组长:林茂富 陈  威 赖承文  

  成 员:詹明精 罗志旗 刘建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赖承文兼任,办公地点设在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统筹组织、宏观指导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 

  2.学校成立“提升工程2.0”工作管理团队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要求;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信息化发展需要不少于25学分的微能力和参加不少于25学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校推进工作案例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例等。 

  (二)加强考核结果应用 

  1.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2.对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教育局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作为取得三明市级证书的必备条件。 

  3.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育局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先评优、校长考评的重要依据。 

    

    

市直各中小学,乡镇(街道)初中、中心小学,幼儿园,职业中专学校,教师进修学校: 

  现将《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永安市教育局 

  2022年1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闽教师〔2020〕15号)和《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教人〔2020〕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 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全市在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培训、考核对象 

  全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临退休前一年(即2023年1月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自主选择。 

  三、主要措施 

  按照“专业引领、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开展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 

  (一)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 

  由教育局“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标准,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等,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相关专项培训,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市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市级培训团队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各校工程推进工作、抽检各校校本应用考核情况、推动各校有效实施提升工程 2.0 培训,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各校应组建校级培训团队,引领校本研修、指导信息化教学和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等。 

  (二)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与实践应用 

  以学校为单位,遵照《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在市、校两级培训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要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针对偏远乡村学校实际,实施试点校对口帮扶偏远乡村学校项目,采用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 

  (三)依托省级管理平台,创建本地优质资源 

  对接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荐省工程办统筹遴选的课程资源和国家统一开放的慕课课程在培训中的应用。各学校基于学校发展需要,推荐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微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统筹开放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资源。依托省管理平台,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评价体系,汇聚教师实践应用成果,通过平台记录、观测、评价教师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与效果。 

  (四)加强校本应用考核 

  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指引,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 

  1.考核内容 

  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至少参加3项微能力(至少覆盖3个维度)考核。校本应用考核重点内容为: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所属环境 

学分 

A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2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3 

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4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5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7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8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9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6 

A10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6 

A11 

学业评价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A12 

学业评价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A13 

学业评价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B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混合学习环境 

5 

B2 

教学设计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混合学习环境 

5 

B3 

教学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5 

B4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混合学习环境 

6 

B5 

学法指导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混合学习环境 

6 

B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混合学习环境 

6 

B7 

学法指导 

家校交流与合作 

混合学习环境 

7 

B8 

学法指导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混合学习环境 

7 

B9 

学业评价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混合学习环境 

8 

B10 

学业评价 

档案袋评价 

混合学习环境 

8 

C1 

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智慧学习环境 

8 

C2 

教学设计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智慧学习环境 

8 

C3 

学法指导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学习环境 

8 

C4 

学法指导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智慧学习环境 

9 

C5 

学法指导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智慧学习环境 

9 

C6 

学业评价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10 

C7 

学业评价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10 

  2.实施流程 

  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教育局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学校规划。基于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2)教研组协商。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教研组要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 

  (3)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学校评审。学校组建由校内外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评审组或委托市级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教育局监督。采用抽查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教育局成立“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阮受强 

  副组长:林茂富 陈  威 赖承文  

  成 员:詹明精 罗志旗 刘建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赖承文兼任,办公地点设在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统筹组织、宏观指导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 

  2.学校成立“提升工程2.0”工作管理团队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要求;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信息化发展需要不少于25学分的微能力和参加不少于25学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校推进工作案例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例等。 

  (二)加强考核结果应用 

  1.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2.对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教育局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作为取得三明市级证书的必备条件。 

  3.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育局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先评优、校长考评的重要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