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永安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09-06 09:56 来源:永安市教育局
| | | |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修学校,局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三明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通知》(明教督〔2022〕210号)要求,为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开展,提升我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现将我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健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教基〔2021〕3号)和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教规〔2022〕6号)精神,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理念,坚持以评促建,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二、有序推进评价工作。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对象为县委县政府;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对象为县域内公办及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从2023年起,永安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按照学校自评、县级评价、市级复核的程序进行。市级复核原则上每5年一周期,分年度、分批次与“两项督导”工作合并开展,在复核周期内对县域、学校质量评价实现全覆盖。

  (一)做好学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工作。根据《永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试行)》(附件3)要求,各校每学年按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项重点内容,对全校学生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形成本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报告,并将报告报教育局相关科室(小学报送初教科,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初中部报送中教科),学校评价相关材料要留档备查,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抽查(小学由初教科负责抽查,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初中部由中教科负责抽查)。

  (二)做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一是学校要做好办学质量自评工作。根据《永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试行)》(附件2)要求,各校每学年按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五项重点内容,填写自评表,形成本校办学质量自评报告,并将自评表、自评报告报教育局相关科室(小学报送初教科,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初中部报送中教科)。二是教育局相关科室在各校自评基础上,每学年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小学由初教科进行评价,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初中部由中教科进行评价)。

  (三)做好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自评工作。根据《永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试行)》(附件1)要求,由教育督导科牵头,组织做好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自评工作,局机关各科室按《永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试行)》分工,做好自评工作,教育督导科汇总形成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自评报告报三明市教育督导室。

  三、坚持科学评价。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引导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坚持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克服单纯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倾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统筹优化、责任明晰、组织高效的评价工作体系。义务教育质量评价采取等级赋分制,按照义务教育评价指标中的重点内容、关键指标、考查要点进行赋分,三个层面评价满分各为100分,达到80分及以上为合格等次,80分以下为不合格等次。

  四、强化结果运用。将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办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奖惩、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推动县域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市、校要及时提炼总结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成效,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 1.永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2.永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3.永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永安市教育局

  2023年8月9日

    

附件1

  永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重点内容

关键指标

考查要点

评价方法

一、价值        导向(20分)

1.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0分)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培育符合县域特点的党建服务品牌。(3分)

查阅县级党委政府研究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县域加强教育工作相关文件和县域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评价方案及过程性材料,查看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总结,实地调查、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2.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分)

3.树立正确政绩观,办好每所学校,关心每名学生成长。依据《三明市创新完善教育质量多元评价机制实施办法》,推进评价结果运用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重点班。(3分)

1.2创建良好教育生态(10分)

1.2创建良好教育生态(10分)

4.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不公布,不炒作中考状元、升学率。(3分)

查看县域、学校教育宣传报道材料,实地调查检查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学校填报“进校园”活动数据,问卷调查、座谈了解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查阅县域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活动文件及过程性材料,实地查看学校课后服务及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等。

5.实施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护航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净化社会和网络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3分)

6.严格控制面向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落实《福建省中小学教室减负清单》(42项18条),减轻校长、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创新完善四点半学校“1+N”服务机制,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活动,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4分)

二、组织领导(20分)

2.1健全领导机制(11分)

7.全面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六个一”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每年定期听取义务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重大问题,建立质量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发展。(4分)

查阅县级党委政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及提高教育质量相关文件、县级党委政府选配教育部门领导班子相关材料,调阅考查、选配学校书记和校长的方案及相关考查材料,查阅县域激发办学活力文件,现场查看学校办学特色,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等。

8.加强县教育部门领导班子和校长队伍建设,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教育规律、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担任县级教育部门书记、局长,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三明市创新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聘任”改革实施办法》选优配强学校书记和校长。(4分)

9.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3分)

2.2强化考核督导(9分)

10.把全面提高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3分)

查阅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县级加强教育教学督导文件、县域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文件及过程性材料,查看县级监管课程、教材文件及过程性材料,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11.强化教育教学督导,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格监管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3分)

12.依据考核督导结果,建立奖励问责机制。(3分)

三、教学条件(20分)

3.1加强学位统筹(5分)

13.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切实消除基础教育阶段大班额,不得新增大校额。(5分)

查阅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和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核查班生额等。

3.2保障教学设施(8分)

14.推进城乡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配齐配足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计算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教学仪器补充更新制度;配备团队活动、心理辅导、卫生保健等必要功能室。(4分)

查看学校办学条件和团队活动、心理辅导、卫生保健等场所建设情况,查阅学校填报数据,实地核查图书、计算机、音体美器材、教学实验设施设备,查看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等,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15.建立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逐步实现“一县一基地、一校一场所”;用好《三明红色文化读本》,统筹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乡村人文自然资源等,广泛开设红色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实验区和“书香”“墨香”校园建设。(4分)

3.3保障教学经费(7分)

16.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特别是保障教研、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劳动教育等经费。(4分)

核查县域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生均公用经费等经费保障情况,查看乡村学校,随机访谈、召开座谈会等。

17.按标准落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严格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补助经费。(3分)

四、教师队伍(20分)

四、教师队伍(20分)

4.1保障教师编制配备(6分)

18.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教育“编制周转池”制度,依照标准足额核定教职工编制,统筹合理调配各校编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特设岗位职数池”职数统筹使用机制;不存在挤占、挪用、截留教职工编制的情况。(3分)

查阅县域教职工编制、教师招聘文件及过程性材料,查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和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学校课程表、教师任课安排表,核查近三年县域轮岗、流动教师数据并查阅县域教师交流轮岗、流动文件,实地调查检查乡镇学校课程开展情况,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等。

19.实施乡村教师代偿学费制度,按国家规定课程配足配齐所有学科教师;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3分)

4.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9分)

2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严肃查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3分)

查阅县域师德教育、师资培训、校本教研、信息能力提升等制度及过程性材料,查验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查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县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训、考核等过程性材料,实地查看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示范化)建设情况,核查学科专职教研员配备,随机抽测教研员专业素养,随堂听课了解教研员专业指导力,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等。

21.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确保教师完成规定培训学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3分)

22.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加强专、兼职教研员遴选与考核,落实教研员专业标准,配足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科教学质量。(3分)

4.3落实教师地位待遇(5分)

23.依法保障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落实乡村教师补贴政策。(3分)

核查县域教师工资收入数据,查阅县域、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及过程性材料,查看教职工考核材料,核查乡村教师补贴发放情况,随机访谈教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24.完善教师“1+4”正向奖励机制,落实教师优待政策,定期表彰奖励优秀教师。(2分)

五、均衡发展(20分)

5.1保障教育机会均等(15分)

5.1保障教育机会均等(15分)

25.统筹推进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机制,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分)

查阅县域中小学招生入学文件、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新生名单、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相关文件及过程性材料,查询班生额,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过程性材料、学校填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数据,核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关爱落实情况,随机访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26.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3分)

27.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探索实施幼儿园“多园划片”“小学入学一站式在线联办”、义务教育“积分制”入学、中招美育考试招生改革,规范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考试掐尖招生,实行均衡编班。(4分)

28.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帮扶机制,深化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关爱。(4分)

5.2学校办学质量状况(5分)

29.县域内学校办学质量总体状况及年度变化情况;县域内学校间办学质量差异状况及年度变化情况。(3分)

查阅县域近三年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和各校教育质量考评量化成绩,网络测评、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等。

30.师生、家长、社会等方面对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2分)

  

附件2

  永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重点内容

关键指标

考查要点

评价方法

一、办学方向

(20分)

1.1加强党建工作(10分)

1.健全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实施“双培养”工程,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建服务品牌,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5分)

查阅相关管理制度、会议记录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材料,查看教育事业统计基础报表、学校填报数据和活动照片等材料,随机座谈(教师、学生)、个别访谈等。

2.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议事决策规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每月至少开展1次党员学习教育,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党员民主测评活动。(5分)

1.2坚持立德树人(10分)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落实“54321”体育工作措施,实施美育浸润计划,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5分)

查阅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总结,查看活动照片,随机访谈师生、抽查抽测、问卷调查等。

4.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制定并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校本实施方案;校级领导上思政课;统筹校内外和各学科德育资源,开展系列化主题教育;开设红色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红色专线研学实践,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5分)

 

2.1落实课程方案(5分)

5.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制定《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有效开发和实施体现本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规范使用审定教材和读物,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3分)

查阅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表,查询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情况,抽查学生循环教材与教辅使用,查看学校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及学校法治、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性材料,随堂听课、随机访谈(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6.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等课程建设,重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至少组织法治、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交流活动各1次。(2分)

二、课程教学

(25分)

2.2规范教学实施(10分)

7.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制定校本教学常规实施方案,将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等问题。(3分)

调阅学校教师任课安排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学科教学计划;查阅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教学常规检查过程性材料;查看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材料和校长听课记录本,随堂听课、随机访谈(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

8.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统筹制定教学计划,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研规范要求;建立听课巡课制度,注重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校长回归课堂”行动,校长深入课堂上课、听课(每周不少与1节)、参与教研。(3分)

9.创新作业方式,实施分层作业,建立作业公示栏,落实规定,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低段作业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小学中、高段及中学全批全改,倡导面批;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作业设计比赛。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每学期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推行“2+N”服务模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展暑期托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4分)

2.3优化教学方式(10分)

10.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杜绝满堂灌,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在校学习效率;落实“分层教学”“赏识教育”,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深化“三个课堂”运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议。(4分)

随堂抽听教师片段教学,抽查教师教案,查看有关差异化教学材料,查阅课程表、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过程性材料;现场查看、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11.强化实践育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充分利用社区(农村)、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校内外资源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分)

三、教师发展

(20分)

3.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6 分)

12.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有师德建设工作的专项计划和总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3分)

查看意识形态工作;查阅师德教育、评优评先等相关制 度,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13.引导教师主动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选树先进典型,促进教室身心健康。社会、家长、学生对师德满意度高。(3分)

3.2重视教师专业成长(12分)

14.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凝练教学经验,常态化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6分)

查阅相关培训制度、培训规划与计划、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与成果、校本培训记录和继续教育证书等,查看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录、班主任工作手册,随堂听课、个别访谈、随机抽测个别教师等。

15.教师达到专业标准要求,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装备;有较强的德育、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业务培训和家访工作,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6分)

3.3健全教师激励机制(4分)

16.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运用增值评价,比进步,讲奉献,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注重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4分)

查阅学校评优评先和考核激励制度,查看学校绩效工资发放方案和发放情况;现场查看;随机访谈(教师、班主任)、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

四、学校管理

(25分)

4.1完善学校内部治理(5分)

17.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舆情处置机制,预防校园突发事件。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5分)

查阅学校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查看教代会、家委会活动等过程性材料和学校特色发展成效、照片及过程性材料,现场调查、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

4.2推进“总校制”办学改革(8分)

18.实施“特色总校”“集团”办学,推进基础教育“总校制”改革十条意见落实(4分)。

查阅“总校制”办学方案、活动记录,教师流动相关机制;查阅学校评优评先和考核激励制度。

19.实施总校内教师跨层级、跨区域流动机制(2分)。

20落实总分校绩效统一考核机制,形成与总分校发展相适应的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制度(2分)。

4.3保障学生平等权益 (6分)

21.实行均衡编班,严控大班额;制定控辍保学实施方案,落实控辍保学登记、报告和劝返等责任;(4分).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他需要特别照顾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辅导,“雏燕”关爱行动有实效。(6分)

查阅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新生名单,现场

抽查、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6分)

22.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贴在学校醒目位置并得到贯彻落实,有体现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的办学理念。优化校园空间环境,积极建设健康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营造和谐育人环境。(3分)

查阅校园文化活动资料,实地察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查看学校安防建设、专职保安员配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情况,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等。

23.加强“书香” “墨香”校园建设,有规划方案有落实措施;扎实创建“平安校园”,安全教育落实到位,三防措施有力,学生安全意识强,无发生安全事故。(3分)

五、学生发展

(10分)

5.1学生发展质量状况 (10分)

24.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制定学生发展与成长评价办法,全方位考察学生综合素养,将结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整体水平及变化情况。(2分)

查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生成长记录袋、获奖情况等材料,查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情况,随机抽测学生体育素质、美育素质与技能,查阅学校质量监测各项指标排位情况,查看学生参与活动获奖情况,现场查看、网络测评、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分组问卷调查并召开座谈会等。

25.市级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中考)总分、平均分、全科及格率及优秀率,单科及格率及优秀率等各项指标情况。(4分)

26.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以及体育、艺术类比赛,获奖人数和层次。(2分)

27.定期开展师生、家长、社会等方面对学校办学质量满意度评价。(2分)

  

附件3

  永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重点内容

关键指标

考查要点

评价方法

一、品德发展(25分)

1.1理想信念(10分)

1.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向。(4分)

查阅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学校队建和德育工作制度及过程性材料,随机抽测学生唱国歌,随堂听课,随机访谈(教师、学生)与座谈了解等。

2.会唱国歌,积极参加升国旗仪式;积极参加重要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积极参加少先队、共青团活动。(3分)

3.热爱并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会唱红歌,会讲三明、大田红色故事;积极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入物学习。(3分)

1.2社会责任( 6分)

4.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规则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3分)

查阅学校德育工作过程性材料,现场查看、随机访谈(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5.尊重、热爱大自然,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公共财物;节粮节水节电,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为班级、学校、同学及他人服务。(3分)

1.3行为习惯( 9分)

6.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注重仪表、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知错就改,朴素节俭、不相互攀比。(3分)

查阅学校德育工作过程性材料, 现场查看、随机访谈(教师、学 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7.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和他人;礼貌待人,与人和谐相处。(3分)

8.自己事情自己做,他人事情帮着做;开朗大方,乐于助人。(3分)

二、学业发展

(25分)

2.1 学习习惯( 8分)

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具有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善于合作学习,努力程度高,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4分)

随堂听课、现场查看、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10.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主动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4分)

2.2创新精神(8分)

11.积极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有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科学兴趣特长。(4分)

查看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成效、图片及过程性材料,随堂听课、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12.有勇于探索、创新精神,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4分)

2.3学业水平( 9分)

13.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理解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学校课后服务,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5分)

查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过程性材料,查看学生获奖材料,查询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毕业生学籍档案; 抽测学生实验操作;随堂听课、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14.养成阅读习惯,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写字,完成学段阅读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参与实验设计,能够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4分)

三、身心发展

( 20分)

3.1健康生活(12分)

15.营养健康饮食,讲究卫生,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坐、立、行、读、写正确姿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至少1小时, 坚持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4分)

调阅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制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表、阳光体育安排表,实地查看大课间及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情况,查阅学校安全、卫生防疫工作制度,查阅学校安全、卫生防疫教育及应急演练过程性材料、照片,随机访谈(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16.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掌握安全、卫生防疫等基本常识,注重日常预防和自我保护,具备避险和紧急情况应对知识和基础能力。( 4分)

17.不过度使用手机,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恶意上传网络视频、图片,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了解常见毒品,能初步识别毒品、远离毒品。不闹事、斗殴,拒绝电信诈骗。(4分)

三、身心发展

( 20分)

3.2身心素质(8分)

18.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l-2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脊柱姿态不良等。(4分)

查看学生体质健康网、健康档案、体检登记表和视力健康电子档案,随机抽测学生体育素质与技能,随堂听课、学生随机座谈等。

19.保持自信自强、乐观向上、阳光健康心态,具备合理表达、情绪调控能力;能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具备基本的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4分)

四、审美素养

(15分)

4.1美育实践(7分)

20.积极参加班级、年段、学校、社区(村)组织的文化艺术等各种美育活动。(4分)

查阅学校艺术活动安排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和艺术学业水平成绩,实地考查、随堂听课、学生随机座谈等。

21.经常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观看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参加“美术音乐”等展演活动参与率和获奖率较高。(3分)

4.2感受表达(8分)

22.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4分)

随机抽测学生美育素质与技能,实地考查、随堂听课、问卷调查、学生随机座谈等。

23.具备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 ( 4分)

五、劳动与社会实践

(15分)

5.1劳动习惯( 8分)

24.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积极完成劳动课程,能够吃苦耐劳,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3分)

查阅劳动课程和劳动周安排表、劳动照片与记录,随机抽测学生劳动技能,间卷调查、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25.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每学年学会《劳动课程标准》要求的1-2项生活技能。(5分)

5.2社会体验( 7分)

26.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4分)

查阅活动方案、活动材料和记录,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

27.在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中,主动体验职业角色;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3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