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日期:2022-01-25 15:00 来源:永安市教育局
| | | |

各学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精神,现就我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实施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热爱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它对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时代新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健全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管理和劳动教育措施的保障,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综合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育人功能,把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实施劳动教育铸魂育人使广大中小学生在亲历劳动体验中逐步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感受劳动之美、劳动之伟大。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靠劳动创新”的理念,通过开展劳动教育逐步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情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实施途径 

  (一)统筹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和《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9〕37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全面落实中考中招改革进一步强化考试招生评价育人导向的通知》(闽教基〔2021〕6号)精神,切实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足开齐开好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应围绕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劳动技术教育等专题开展,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普通高中应围绕生涯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实践教育等专题开展,重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中职学校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二)科学安排课时。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闽教基〔2014〕7号)精神,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与学校课程”总课时中安排,每2周安排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各校要在保证教育课时的前提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可分散或集中安排劳动教育课时,但相关专题活动可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同时,各校要根据实际设立“劳动周”开展实践活动。 

  (三)注重学科融合。实施劳动教育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项目与内容、方式与载体,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实施计划,积极探索推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学融合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对劳动教育的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项目。要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班(团、队)活动课中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四)开展校内劳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课程和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各校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劳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开辟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种植园,供年段(班级)学生认领予以精心呵护。要大力开展劳动兴趣小组、社团进行手工制作、烹饪、绿植、班务(宿舍)整理等劳动实践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手工制作劳动技能展演等,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五)组织校外劳动。各校要将校外劳动教育纳入年度(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多方协同因校制宜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教室),借助学校周边的工厂、农场、田园等劳动教育资源,开发集生活实践、劳动技术、传统文化教育及职业体验于一体的活动项目,不断满足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城镇学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劳动中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实现劳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 

  (六)鼓励家务劳动。各校要教育学生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公益事情争着做”,进一步弘扬优良家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引导家长领悟劳动在孩子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同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七)完善劳动评价。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精神,明确不同学段、年级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要采取定性与定量、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进行评价,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及实践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和相关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 

  (八)开展特色创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创建与申报工作,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校的巴溪湾小学、南门小学、大湖中学、永安职专、永安五中、民族中学等学校要注重项目优化、内涵提质、品牌建树的打造工作,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永安市学生社会实践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建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校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统筹协调教学与劳动实践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的课时、师资、经费、场地、设施设备等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关工委等在劳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闲置厂房,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构建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督导检查。各校要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检查与指导,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教育局将开展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和责任督学的督导范畴,同时将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的创评和劳动实践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营造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总结宣传。各校要做好劳动实践教育总结与提升工作,用发展的思维开展好劳动教育,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大力推广劳动教育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要注重运用当地新闻媒体和校园自媒体开展劳动教育内容及取得成效的宣传,营造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和全社会支持劳动实践教育的浓厚氛围。 

  

永安市教育局 

2022年1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