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3-01-20 10:53 来源:永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 | | |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永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新冠感染疫情、极端天气和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做好“两稳一保一防”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继续跻身全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和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51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11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建筑业总产值99.21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74亿元、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110.00亿元、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24亿元、增长3.0%;出口总值1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2亿元、同口径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72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0元、增长8.0%;不良贷款率0.66%。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双统筹”,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疫情防控屏障筑牢筑实。严格落实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要求,突出“快准严实细”,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做好“防”“控”“备”工作,18岁以上第三针接种率76.50%,60岁以上第一针接种率89.85%,常态化情况下在市区设置12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初步建成步行20分钟“采样圈”,迅速处置输入性病例及关联病例,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态势企稳回升。项目攻坚有新突破。39个省市重点项目、100个“百大项目”、80个“百日攻坚”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碳复合材料等45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荣获二季度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表彰。招商安商齐头并进。新增签约项目105个、总投资190.2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5个。工业大盘总体平稳。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及机械加工、石墨(烯)、建材、化工分别增长17.29%、36.13%、22.11%、9.84%。消费市场有所恢复。举办“全闽乐购·乐购永安”促消费活动,服务本地商家1809家,发放家居家电等消费券1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平稳增长。外资外贸健康发展。新引进非金属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外资项目4个,宝华林入选全省“2022-2024年度重点培育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科宏生物获得食糖进口关税配额1200吨。

  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纾困解难成效明显。为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纾困贷、延期还本付息22.07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缓缴免缴税费3.9亿元。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971户,科宏生物等3家获评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注册商标743件,新授权发明专利2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7.3件。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培育有力。宝华林等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宏生物等2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其昌等2家企业入选省龙头培育企业库,中禾新材料等18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初审,永福混凝土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小巨人。重点风险有效管控。偿还政府债务本息5.54亿元,顺利完成12.08亿元“双创债”兑付及接续;14个风险楼盘已成功化解13个,剩余1个楼盘正启动破产重整;协助佳洁、万年系企业完成本金续贷1.12亿元,工贸风险总体可控。

  经济发展要素更加夯实。资金方面,完成争取上级资金14.18亿元、增长24.28%;争取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3个、专项债项目16个,总额度16.11亿元,额度居三明市首位。用能方面,永安抽水蓄能电站和福建桃源(永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列入全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其中抽水蓄能电站已完成可研报告“三大专题”审查工作,正在开展进场道路施工,进度为全省同类项目最快。用地方面,绘制“招商一张图”,鼎鑫铸造等11个项目和3个批次成片开发方案用地获省政府批复,获批总面积92.91公顷。

  (二)协同发力,实体经济迸发新活力 

  工业园区加快整合。园区体制方面,园区“三定”规定通过三明市委编委审定,“一区多园”管理和运行机制加速推进。园区机制方面,出台“亩产论英雄”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尼葛开发区等4个园区共盘活土地741.5亩、厂房8.0万平方米。园区实体化运作方面,尼葛开发区等4个园区下属国企在煤炭购销、建材供应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营业收入8744万元、增长67.4%。

  制造业加快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石墨(烯)产业方面,新引进4个石墨烯导热膜上下游项目,形成国内首个石墨烯导热膜产业链条;汽车产业方面,海西重汽新能源轻卡实现量产并销售超千辆,累计销售各类车辆1.8万辆;纺织产业方面,纺织产业集群试点顺利通过复查,我市再次荣获“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强化绿色赋能。率先完成《永安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编制,翔丰华、科宏生物等32个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8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147家企业入驻“福建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福建中化智胜等14家企业入选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深瑞墨烯等8家企业列入三明第三批“十百”工业品名录。

  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在和其昌、科宏生物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试点,2家企业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永安市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月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强化文旅赋能。莲花山景区投入运营,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策划9条“福游在永安”精品线路,举办各类营销活动40余场,入围“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实现旅游接待人数590.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85亿元。推动物流集聚。韵达智能化快递分拨中心和供应链仓储中心投入运营,韵达“优配”网络货运平台试运营,闽中公铁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公路货运总运力达4.66万吨。

  特色农业持续提质。粮食生产总体稳定。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完成撂荒耕地整治1810亩、耕地“非粮化”整治5342亩,粮食播种面积16.3万亩,建立省级粮食产能区1.2万亩,基本完成2.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农业品牌继续提升。新建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新增沃柑、蜜桔等“三品一标”2个,永安贡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永安鸡爪椒等3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永安黄椒列入省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项目,永安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深化“农超对接”“农电对接”,开展“永安好农货”直播带货活动,对具有永安特色的笋干、黄椒、莴苣等农产品进行“捆绑宣传”,永安闽笋交易市场销售额达22亿元、水果批发交易市场销售额达8000万元。

  (三)守正创新,改革开放激发新动能 

  营商环境改革有实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聘请第三方机构完成永安市营商环境优化策略研究,开展审批服务“局长+两代表一委员”走流程专项活动,全面“问诊”90个优化营商环境的高频事项,完成“压缩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等“六最”营商环境攻坚30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攻坚,完成“实现便民服务‘就近办自助办’”等“放管服”改革攻坚6项,梳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3098项,全流程网办事项2857项,即办事项2566项,占入网审批总事项比例分别达99.94%、92.16%、82.77%。不断深化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将24种情形列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推出三明首例“一书三证”同发,实现“交地即交证”。

  “改革创新”攻坚有突破。医改方面,试行总医院向基层分院委派业务院长,协同推进“一院一专科”建设,并打造小陶消化内科、贡川中医科、燕南分院儿科等特色专科。创新“移动医院”巡诊和“无陪护”病房试点。林改方面,制发林票2684.81万元,永安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第二核查期获批28.73万吨;创新搭建“竹师傅”竹产业用工共享平台,打造全国首家竹农与专业采育队伍紧密相连的O2O闭环APP。教改方面,教师“编制上实施周转空编和职称聘用上实施周转岗位”取得突破;开办职业教育普职融通班试点,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农村“两闲”试点富有成效,“房长制”APP功能持续优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成功获批全省首个“福路贷”。金融改革方面,永安农商行成立全省首家“碳中和·福农驿站”,厦门银行永安支行设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全市新增绿色信贷额度6.71亿元。国企改革方面,率先在三明市开展国有企业“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和工资总额核定;国投公司、城投集团取得AA信用评级,国投公司、城投集团、交发集团经营业绩平稳增长。

  区域合作建设有亮点。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3个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文件中保留永安政策事项33项,个数居三明市前列。“三沙永”一体化建设方面,《三永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加快推进,先行融合“三永”山水单元生成“古厝风情福味之旅”等3条精品文旅线路。《贡川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初步完成《贡川新城规划》和《南部新城规划》编制,贡川镇、汽车园、文创园等资源加速整合。“浦永”对口合作方面,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完成对口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建议稿,两地互动交流日趋频繁,并在产业优势互补、红色文化互享等6个重点领域取得初步成效。

  (四)善治善为,城乡融合取得新成效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城乡规划更科学。基本完成《永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已完成3个乡镇规划初步方案和46个村庄规划报批。城市形态更美丽。巴溪河“一溪两岸”慢行系统等景观改造加快推进,4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动工,北塔夜景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建成区绿地率提高至41.89%。城市道路更畅通。南互通连接线平面交叉口信号灯改造等一批项目完工,3年未开通的南辉路全线通车,兴泉铁路永安段已具备通车条件。城市管理更高效。城市“七难五乱”治理有序推进,物业、环卫、园林等管护抓实抓细,完成2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31个,新增充电桩66个。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化和“四好农村路”等建设,新建规模化水厂1座,新建管网33.4公里,新建污水管网6.2公里,新建(扩建)农村公路15公里,新建农村安全生态水系4.8公里。示范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完成“桃源古韵、文旅休闲”等4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有序推进,霞鹤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洋头村入选省级金牌旅游村。环境整治步伐加快。建立“四长合一”联动机制,实现各行政村主要道路垃圾干湿分类处置全覆盖,建成中、高级版“绿盈乡村”24个,永安级美丽庭院160户。脱贫成果有效衔接。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同步调整防止返贫监测线,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顺利消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44户140人,持续巩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好碧水攻坚战,建立“三个一”水环境治理工作模式,启动文川溪支流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9个流域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工业污染、扬尘等空气质量整治行动,实施区域性、行业性治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城区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为4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7%。打好净土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扎实做好涉疫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监管工作,处置工业固废16.4万吨。

  (五)心系群众,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民生投入持续加大,60项省、三明市和永安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持续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140元/月、815元/月。全力推进参保扩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3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0.8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9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95万人。夯实“一老一小”关爱保护保障,新(改)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等16个,城乡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普惠托位140个。落实住房保障任务,新增配租家庭21户、调整保障标准29户,发放租赁货币补贴232户32万元。扎实做好“保供稳价”,适时启动“平价商店”,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市粮油供应充足、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稳定。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打好促就业组合拳。实施失业保险稳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217人,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健全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永安总医院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全部通过验收,永安中医医院挂牌运行,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等合作共建,引进(新建)名医工作室3个,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卒中综合防治中心”。教育办学质量有效提升。西门小学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学位2130个,其中贡川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全市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100%,城区义务教育学校“2+3”课后服务全覆盖,中考优秀率居三明市第三位,3名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居三明市首位。文体事业更加丰富。新建智慧体育公园1个,人均健身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组织承办文艺演出、群众体育和文体活动103场次;三明黄酒酿制等5项技艺入选第七批省级和三明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槐南安贞民俗非遗传习馆被评为三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启动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初步实现“两升两降”目标,劝返核减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排名顺利退出全国区县前100位。深化村(社区)“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五大员”下沉基层解决矛盾纠纷1820件。率先完成“平安家园·智能天网”安装视频监控建设,新增1871个四级单元网格,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食品药品等监管,18个安全生产红色隐患全面完成整改,有效应对“6.13”洪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66.7%,代表省市接受国务院年度安全检查。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等叠加影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GDP等7个指标无法达到年度预期目标。二是产业仍处在价值链低端,创新成果转化存在堵点,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相对缺失,产业集聚度偏低。三是中心城区镇区功能不够完善,城市更新步伐有待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促进产业发展和适应人口变化的需求未能完全匹配;资源利用开发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空气质量晋位升级难度大。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伟大”重要要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出口总值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为确保完成以上预期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精准施策为重点,实现经济“稳增长” 

  促进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稳经济接续政策,全力以赴稳增长、保市场主体。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启动永安市洪田中选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与实施,加快项目用地农转用与土地征收报批,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用地、用林等“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保障重大项目攻坚提速,加快推进20个拟列入省重点和100个拟安排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力争签约转化落地开工率30%以上。抓好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把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留在永安,推动资源往产业集中、往园区集中、往深加工拓展。坚持“要素、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已获得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等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持续深化“三跑”工作,力争完成各类资金争取15亿元以上。

  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复苏。巩固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的良好态势,持续举办“全闽乐购·乐购永安”促消费系列活动,增强传统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刺激消费回暖。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纺织、竹木制品、汽车及机械等出口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

  (二)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找准产业“发力点”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发展石墨(烯)、新能源汽车、纺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改造提升建材、林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组织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5个以上。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一体化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推进本地微晶石墨产业化应用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持续开展“亩产论英雄”,着力整治一批僵尸企业、低效用地,落实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工作。加快企业梯队培育,对标“晋江经验”,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入规企业”的雁阵式工业经济格局,力争新增省级工业龙头培育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推进韵达(永安)电子商务产业园、闽中公铁联运等项目建设,支持韵达诚韵等网络货运平台做大做强,力争新增物流企业10家以上、新增运力3000吨以上,加快打造以国家级现代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发展文旅经济。落实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加大A级旅游景区串连力度,持续培育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全面融入沪明合作、闽西南协作等平台,力争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8%、20%以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继续培育壮大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经济。

  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全力保障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扎实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6.25万亩、产量6.6万吨,特色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加快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三大”品牌带动工程。重点围绕永安黄椒等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力争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三品一标”1个,建设示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5家,三明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壮大蛋鸡、特早蜜、辣椒等富民产业,延伸种养产业链条,建设禽蛋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商业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一批网红产品、网红乡(镇)长,拓展永安“区域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以美丽宜居为目标,致力城市面貌“展新颜” 

  畅通“城市脉络”。聚焦外畅,主动对接“三沙永”交通同网建设,加快办理三明港永安港区、“三沙永”快速通道前期手续,全力争取永安至长汀铁路纳入国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聚焦内联,加快推进国道356曹远樟林至泥坪公路等5个道路工程建设,力争4个项目年内完工。完善交通设施配套,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设置,加强学校等重点落地交通管控力度,实施停车难纾解工程,力争新增70个停车位。

  提升“城市颜值”。聚焦城市扩容提质,以“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为目标,实施西门桥至南山公园沿线节点花化彩化工程(三期)等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进4614户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新一轮74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堵点难点治理,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电梯等问题,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涵养“城市气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小陶北上抗日公园等红色项目提升工程,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配套基础设施,打响“红色永安”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将历史建筑、非遗文化、民俗印记串珠成链,组织开展永安大腔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乡村、走进景区,推动抗战文化公园等历史文化旧址的保护利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全面推广“永安是福”福文化品牌,推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错时延时开放、校园体育设施有序开放。

  (四)以先行经验为样板,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着力在流程再造、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上“减时间、减环节、减成本”,落实落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基本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持续压缩办理建筑许可审批等事项时限,探索开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提升政务服务“全流程网办”和“一件事一次办”水平。推动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打造重点改革样板。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力争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永安经验”。医改方面,力争在公共卫生机构激励保障、医防融合协调、健康筛查干预管控、慢性病“两早”综合管理等领域树特色;林改方面,力争在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出亮点;教改方面,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总校制”办学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延伸,力争在基础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教学质量多元评价改革、职业教育“分类分层”育人等领域走前头;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力争在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基层治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领域树典型;国企改革方面,力争在国企转型升级、实体化经营、盘活存量资产等领域出实效。

  纵深推进对外合作。“三沙永”一体化建设方面,全面完成《三永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贡川新城规划》《南部新城规划》,扎实推动一体布局、一体发展。加快永安小吃城建设和永安小吃推广,全面整合桃源洞等优势资源,做好“三永”生态旅游区文旅项目产品供给文章。加快推进贡川新城污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公交专线,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持续加大古建筑修缮、沿线环境整治等力度,丰富古镇休闲业态,持续集聚人气。加快推进南部新城竹天下“一城五馆”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加大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等核心零部件招商力度,打响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和汽车配套产业品牌。“浦永”合作方面,加快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组织架构,细化对口合作行动计划,制定重点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互访交流活动,推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等6大方面合作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老区样板。

  (五)以生态绿色为主题,促进城乡融合“上水平” 

  擦亮生态最美底色。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实施精细化管控,落实好异常数值快速响应机制,防控应对不良气候及秋冬季大气污染,切实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水污染防治方面,全力实施水环境治理攻坚,确保流域水质稳定提升。加快实施沙溪流域生态治理及资源化一体产业开发EOD项目,加大河湖水环境整治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养殖污染源等治理改造,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严格实施土壤重点企业污染及隐患调查,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的管理。

  打造绿色低碳燕城。落实好《永安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全力跟进三明—永安—大田—永春管道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和立项审批,加快永安抽水蓄能电站、福建桃源(永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先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深化低碳社区等试点示范,持续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深入实施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创建,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丰富乡村振兴内涵。全面加强乡村治理。扎实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持续巩固4条精品示范线路和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成果,提升创建“绿盈乡村”品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持续开展农房整治,改善居住功能,提升乡村建筑风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六)以人民至上为宗旨,办好民生福祉“头等事”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问需于民、量力而行,依托“居民夜谈会”等便民制度,摸清和实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施好永安一中学生宿舍楼等6个教育补短板项目,力争新增3000个学位以上;开展幼小衔接实践探索,再培育2-3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以上;加强城区初中、小学教研片管理,抓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同步推进职专、老年大学和党校建设,稳步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促进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完成总医院新院区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共建,加强骨科、中医肛肠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全力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实施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550张养老床位、60个普惠托位。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打造燕城大舞台群众广场文化服务品牌。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落实好援企稳岗等就业再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创业扶持服务,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00人以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全力推进“六大”群体增收。全面做好各类保险的扩面、征缴、发放和稽核工作,力争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及覆盖面。稳定房地产市场,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刚性需求,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提升基层装备水平和应急能力,扎实推进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做好信访维稳、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依法严惩违法犯罪,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不断完善综治视联网等数字政法平台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完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价格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平价商店”,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完善疫情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高度关注房地产、地方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债务风险,加强风险预判预警,采取综合措施稳妥处置,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爱拼敢赢”的精神,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抓发展,为加快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老区样板做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